[1] |
刘敏娟. 欧美高校数字人文课程设置的对比研究[J]. 山西档案, 2025, 287(3): 100-102. |
[2] |
杨璐宇. 面向古籍档案的数字人文研究方法分析[J]. 山西档案, 2025, 287(3): 103-105. |
[3] |
李 剑. 智慧教育背景下高校数字人文专业建设的学科体系、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路径[J]. 山西档案, 2025, 287(3): 110-112. |
[4] |
孙晓丛. 数字人文高等教育的实践探索#br#
——基于中国人民大学的案例分析#br#[J]. 山西档案, 2025, 287(3): 113-116. |
[5] |
糜 涛. 古籍出版数字化的研究现状与前景探析[J]. 山西档案, 2025, 287(3): 186-188. |
[6] |
王 苗.
档案文本的可读性与大众化传播策略
[J]. 山西档案, 2025, 286(2): 42-45. |
[7] |
王 淞, 左俊峰.
欧美数字人文基础设施建设的经验及启示
[J]. 山西档案, 2025, 286(2): 74-76. |
[8] |
尹丽萍.
基于内容分析法的档案数字人文研究特征识别
[J]. 山西档案, 2025, 286(2): 77-79. |
[9] |
徐鑫鑫.
数字人文旅游视域下的档案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
[J]. 山西档案, 2025, 286(2): 80-83. |
[10] |
刘 航.
数字人文视域下中国古代档案文献的整理、数字化与学术价值发现
[J]. 山西档案, 2025, 286(2): 84-86. |
[11] |
董禹辛, 马倩影.
数字人文研究的基本特征及教学模式探索
[J]. 山西档案, 2025, 286(2): 87-89. |
[12] |
王 静.
中外档案开放获取政策比较研究及其对数字人文教育的启示
[J]. 山西档案, 2025, 286(2): 93-96. |
[13] |
徐珊珊.
大学生数字人文素养的培养现状与提升对策
[J]. 山西档案, 2025, 286(2): 100-102. |
[14] |
王 静.
iSchool 高校数字人文教育的案例分析
[J]. 山西档案, 2025, 286(2): 103-105. |
[15] |
何 頔, 李占胜.
新文科建设背景下传统人文学科的升级改造
——以数字史学为例
[J]. 山西档案, 2025, 286(2): 106-108. |